大型纪录片《先生范曾》官宣:导演野僧的镜中苍生——艺术的终极表达是对人心的救赎



图文/ 深娱记者 珂兰 实习生 于华

“关于先生,无需多言。他是中国文化的代言人、是中国书画艺术的最高端…;范曾不负责解释,他不负责向那些不怀好意者解释他的情怀。解释,不是艺术家的专长。纪录片《先生范曾》,是中国艺术巨匠范曾不为人知的走投無路与大彻大悟,是每一个恐惧平凡者的对照与忏悔。”

近日,由著名媒体人纪许光导演的大型纪录片《先生范曾》(上下集)重磅剧透流出网络。据悉,本片是纪许光担纲出品人和总导演的《当事人栏目》在蝉联四个人物访谈类节目(文案)第一的佳绩之后,第五次冲击国内人物访谈类节目(文案)峰顶。

据制片方透露,《先生范曾》上部或将作为准电影贺岁档,在2024年农历正月初八全网首播,下部播出时间待定。

据悉,《先生范曾》片名由当代杰出的美术教育家、荣宝斋副总、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题词,将由总计不低于十六家严肃媒体联播。有评论认为,《先生范曾》是一部集中国禅宗美学、东西方艺术哲学比较、圈内共识与分歧、市场与艺术的普适性思考为一体的第一部表达书画艺术与中国人生命哲学的深度探义视觉影像。制片方告诉深娱记者,本片还将在中国网、网易、搜狐视频、快手、抖音等平台联播,实现全方位矩阵式覆盖。

中国国家画院一位资深美术教育家在看了《先生范曾》内审样片后盛赞:“你会发现,这个片子里有两个大师。《先生范曾》的导演文本让每一个看完片子的人都深感豁然贯通。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新闻文案,它更是一部哲学教育片、一部当代禅宗心论和综述。《先生范曾》具有深刻地洞察力和强烈的表现力。即便范曾坐在镜头前一言不发,导演的文案布局也足以说明那个深刻和朴素。正如野和尚(纪许光)所说,这世界上的职业有三百六十五行之多,然而那个“理”,只有一个。当事人栏目关于范曾先生的这个文案适用于表达任何一个行业的杰出人物。

“都说大悟无言。不然!纪录片《先生范曾》清楚地宣告——没有不能说,就怕听不懂啊。”

在接受深娱记者微信视频采访时,纪许光说,自己并不欣喜于人们说的“片子里有两个大师”。他更欣慰于人们表示了对《先生范曾》所呈现的深刻教育性的敏锐捕捉。

“至此,我知道《先生范曾》作为一部禅宗美学实录,它对中国人生命哲学深度探义的使命达成了。往后多年,三品七味,任何走投无路的人们,都可以在这部片子里找到那条生路和退路。”纪许光说,近两年来,人们纷纷向其推荐书法家、画家、各类名人,希望达成拍摄。然而人们都误会了,《当事人栏目》不找书法家、也不找画家,更不在乎谁是名家、谁是草根,我们在寻找那个觉醒的生命。而艺术只是这个觉醒的生命态势的具相化表达,是个载体而已。

身兼《先生范曾》出品人和导演双重身份的纪许光,1980年出生于山东平度。曾供职于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央视等顶尖深度报道媒体。公开报道显示,由于杰出的职业成就,其在2013年就成为十五年来唯一一个被写进中国内地新闻学教科书的记者;这就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新闻写作》(主编白贵、彭焕萍);他更是被编入中国法治大典《中国法治蓝皮书:舆论监督篇》的调查记者。自2012年以来,纪许光身兼多所新闻院校客座教授。近期新闻检索显示,其传奇的职业经历更一度疯传被改编成了电影《不止不休》(贾樟柯监制、王晶导演;张颂文领衔主演)。

令人意外的是,当时风头正劲的纪许光被传于2014年突然举家赴美,此后不再过问新闻业务。此后多年,纪许光在美国西海岸闭关深研禅宗。更有当地华人称,纪许光曾秘密前往印度菩提伽耶短期出家。

此后,偶尔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纪许光一改此前高调作风。据熟悉他的人透露,他在洛杉矶圣盖博谷以及中国青岛崂山的一个山沟里耕河种田,不闻世事。而其写作风格也同步发生巨大变化,其二十万字新著《美国有毒:一个中国记者的美国修行史》被誉为“行走的中国禅宗”。

据了解,《当事人栏目》由纪许光牵头,联合中国新闻史学会多名成员于2018年6月创刊。该栏目结合十四位职业媒体人资源优势,最早为网络平面报道。自2022年1月起,推出视觉产品《当事人栏目·中国名人录》系列纪录片,先后推出茅台精神领袖季克良专访、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现象级网红“宋庄孔子”周永阳、以及荣宝斋画院美术馆馆长洪大亮专访等作品。当事人栏目独特的表达视角被认为颠覆了人物访谈类节目的“老三篇”,在浮躁而逐利的网络碎片化信息流里,重辟深度人物访谈之天地,受到广泛关注。

“当事人栏目是立号野僧之后,老纪在美国闭关七年参研禅宗的落地和延伸,它是超越新闻生产的。”纪许光说,《先生范曾》的文案在半个小时内就写出来了,它完全不是思维构建的产物,也不是文字逻辑的结果,而是“一切皆从本源出”。

纪在一篇微信短文中说,当事人栏目采访的范围将包括但不限于艺术家群体;中医、匠人…乃至音乐人、网络大咖和草民等十二个界别都将纳入视野。而第一单元的人物访谈纪录片之所以把视角锁定在艺术家这个界别,其实是导演和出品方良苦用心。纪许光说,他坚信艺术家对生命有着异于常人的觉察能力,个个都是戴发僧。而艺术必须是独创,只有独创的,才能表达艺术对人心的救赎。这也是艺术的终极讨论,除此无它。

“虽然计划广泛,然而能进入我的采访视域的人,已经凤毛麟角。”纪许光在前述文章说,闭关参禅多年之后,他发现行走尘世就是最好的闭关。现在,那些被自己崇拜、记录过的高级已经不高级了,那些意义作为意义的存在已经没有了意义。实际上,我只要那个朴素无华、诚心诚意,然而人们却争相表达着向上配位的冲动。我看着他们的眼睛,那里映射出人这个生命体对平凡深刻的恐惧。我想说,人们一睁开眼睛就误会了这个世界,然后在趋利避害与利益互为满足的那个链条上流浪生死,这令我感到遗憾。

纪许光说,在《先生范曾》的导演文本里,我诚实地表达了这种担忧,并提出了解决方案。本片中的范曾,不仅仅是人们认识的那个文化巨匠、艺术大师。就像耄耋之年的范曾先生说他渴望回归自然,并诚意忏悔了年轻时的“狂悖无度”。我不想表达范曾作为“大师”、“巨匠”的标签,这些信息已经足够多了。有心人会发现,在《先生范曾》的文本里,范曾是一个参照系,是一个给公众和艺术家们提供“可能”的存在。他曾经的走投无路和暮年闲坐的大彻大悟,每个人都在经历。

纪许光笑谈,就连那个在网上专挑当代名家大咖开骂的“宋庄孔子”、他笔下的“艺术狂徒周永阳”都曾对着镜头真诚地表示过他对范曾不敬的忏悔——“范曾是个人物,是条汉子。我内心其实是佩服他的。”

据了解,在《先生范曾》开启摄制之前,纪许光还通过各种方式,与崔如琢、史国良等书画名家进行了交流和走访。他说,这些人都是人中龙凤、行业翘楚,当事人栏目希望发现那个“觉悟者”。而在一番折腾后,已经立号野僧的纪许光感慨“我们在寻找那个觉悟者,可人们都在表达“我觉得”,这就是我的遗憾所在。而范曾关于自己年轻时“狂悖无度”的忏悔令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那个“复归于朴”、大心至诚吗?乃至于向范曾表示忏悔的周永阳,在克诚克敬的那一刻,都是闪亮的。

“当事人栏目提出要打造高端人物访谈,而不是“高端“的”人物访谈”。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我要强调的是:所谓高端人物,不一定非要是名家、名人。举凡对生命有着深刻体察能力的人,只要他们具备那个对生命的诚心诚意,我负责呈现他们的卓然和不群”。

纪许光透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和制作团队深入一线,甚至曾在北京宋庄一个破败公寓里专访了以爹娘题材为创作主线的草根画家戴金文,当事人栏目视觉作品《苦行画者戴金文:爹娘是人类共情 我的作品不是小众》一经发布即引发强烈反响。

“艺术家群体里没有共识,只有个性。实际上,关于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人们从未达成一致。然而,机会总是有的。这就像禅宗的破初参,当一个艺术家觉察到自己被什么所规定,那意味着他真正开始了创作,且这种创作必然是独创。”

纪许光说,自己在拍摄荣宝斋副总、画院院长唐辉、艺术狂徒周永阳、头陀画者洪大亮等人的系列节目时,特别关注了艺术家在创造作品时表现出的那个“觉解”能力,在当事人栏目近期播出的《书生意气唐辉》的导演语言里,他即对“独创”这回事进行了哲思级解读。以至于他用了两个感叹号。他说——什么是独创呢?见其真性,独觉先发!善用其心!

纪许光说,纪录片《先生范曾》不是在造神,范曾不需名气了。他更希望人们在本片里看到一个教育的意义,这就是那个“同体一喻”、“万盏一月”。艺术家们常说“师古人”、“法心源”,似乎不把词汇搞大一点,就不能显示自己的高级。然而什么是法心源呢?那个捅破了西天的东西就是!哪个呢?本觉也,本来也。这不需要很深的学术讨论,艺术家只要勇于把宗派、师承、技法等一切后天塑造放下,从那种“普遍同意”的规定性里觉察出来,全然地把自己放在一个朴素的视角上,当下就是。关于这个“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作为导演和出品人,纪许光坦言他不奢望人人都能体会自己的文本用意。但他相信人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老子出关》,那是中国人特有的生命哲学的总和。这就是当事人栏目要表达的那个超越行业、超越界别的“天理”。

他说,从《先生范曾》这部纪录片中,人们将发现这个“理”不是人们被迫服从的某种教条,而是那个“本在”的生命状态。无论艺术家还是其他行业的翘楚们都要知道:凡是被人为构建和塑造起来的,都不是天理。对于中国人都会写的那个诗句“苦海无边”,《先生范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你必须往回看,善于观察自己。而不是向外求,总是抱怨别人。你要学会成为那个观察者,而不是陷入情绪、以及知识和经验这个“有限数”的坑里。于是,你将发现当你说出“苦海无边”这句话时,其实你就站在岸上。而人们只需要觉察自己的习惯,即可达成这个境界。当人们触碰到这个“理”的存在,即意味着实现了心的彻义的自由,他/她的生命将直线升纬。此时,无论他们身处社会的哪个阶层,他都能活出人人本具的那个圆满和自在。这就是纪录片《先生范曾》作为一个有形有相的呈现的全部意义。图文/ 深娱记者 珂兰 实习生 于华

责任编辑:王頔
分享至:

相关新闻

华网深度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