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解村级纪检委员日常监督疲软问题的几点思考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主题主线,高质效监督则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近日,泥溪镇纪委围绕“监督质量提升”开展专题调研,发现在基层日常监督中存在不会监督、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擅监督等“四不”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一、业务不熟悉,不会监督。2021年初村“两委”换届后,泥溪镇近90%村级纪检委员都是新手,业务不熟,对监督什么、怎么去监督没有做到心中有数,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工作上没有思路、没有头绪,履职情况参差不齐,导致监督无从下手,致使一些违规违纪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不良现象得以滋生蔓延。如,月新村纪检委员李怀峰表示:“自己刚接触纪检工作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村上的业务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历经几个月的培训和实践,才发现很多工作在程序上都不规范,如果不是自己及时发现并纠正,很可能自己会和村干部们一直错下去”。

二、扮演老好人,不敢监督。有的纪检干部过不了“人情关”,抹不开情面、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伐,有了问题就“捂着”或假装不知道。有的甚至认为监督就是“找麻烦”,碍于情面不愿得罪人,怕影响了群众基础和班子团结,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导致出现重监督检查,轻责任追究的现象,监督流于形式。如,2021年以来泥溪镇14位村级纪检委员开展监督检查120余次,发现的问题却寥寥无几,更未问责一起。

三、沦为“店小二”,不能监督。很多纪检干部没有认真理清自己的职责,加上党委或党支部常常让纪检干部出面做一些“老大难”工作,一些重点工作安排纪检监督机关全程参与,让纪检干部在一线推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且经常出现“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负责”的情况,导致过多地强调服从,结果难于聚焦主责主业,造成监督职能虚化。如,泥溪镇纪委近2年未收到过村级纪检委员和兼职纪委委员通过开展监督发现的问题线索,多数纪检干部成了“不抓老鼠的猫”。

四、“三转”不到位,不擅监督。由于乡镇工作繁杂,人少事多,纪检专干看似配齐配足,但非专职状况仍然存在,造成兼而不专,兼而不管的虚位现象,投入纪检监察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存在专职人员不专干,兼职人员不愿干的问题,配合开展监督执纪工作有心无力。加上大部分纪委委员在从事纪检业务之前,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或是系统的岗位业务知识培训,监督的办法不多,技巧不够,导致在监督过程中不擅长发现一些深层次、本质性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

一、明确职责定位,把好人员“业务关”。结合实际情况,注重“为我所用”,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加强业务培训、开展跟班学习等方式,逐步引导村级纪检委员参与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有效解决村级纪检委员认识不足、知识不足、能力不足的问题,引导纪检干部聚焦主业主责深耕细作,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

二、明确监督内容,聚焦监督重点。持续关注重点领域,不断加强对村干部履职、安全生产、生态环保、信访稳定、疫情防控、防汛减灾等工作部署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紧盯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深入开展严肃财经纪律及财务风险排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监督、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在危房改造、低保评议等过程中优亲厚友、以权压人、以权谋私等行为,一经发现决不手软。

三、建立履职考评制度,把好人员“管理关”。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村级纪检委员日常管理制度体系,定期收集汇总村级纪检委员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听取村级纪检委员工作汇报,定期开展村级纪检委员述职报告,进行年度考核和民主评议。建立村级纪检委员履职奖励和责任追究体系,对工作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的进行批评教育、提醒谈话直至免职;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进行责任追究。推动建立称职留任、不称职免职的双向流动机制,推动队伍不断自我更新。(宜宾市叙州区泥溪镇人民政府纪委书记吴猛)


责任编辑:王頔
分享至:

相关新闻

华网追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