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十大佳著举行颁奖盛典 年龄最小获奖作家时潇含备受关注



12月28日,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类)颁奖盛典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丁时照、王樽、张茂、杨点墨、时潇含、赵川、聂雄前、秦锦屏、黄灯、曾楚桥获得今年深圳“十大佳著”的非虚构文学作家来到现场领奖,并将获奖作品赠送给福田区图书馆及10个街道基层图书馆。



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是深圳市、区联合举办的常设性、本土性文学图书评选活动,由深圳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福田区图书馆、福田区群众文化学会承办,福田区作家协会、深圳大学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协办。

“深圳十大佳著”是聚焦深圳本土文学写作的年度评选活动,已经成为深圳具有权威性、专业性的重要文化活动品牌,目前已成功举办8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深圳文学创作的水准。评选活动秉持思想性、文学性、本土性和原创性的标准,对评奖年度内的文学好书做出选择、评价、推广、奖励,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已经成为推动深圳原创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品牌。

作为备受深圳文坛瞩目的年度盛事,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非虚构类)征集活动自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了解,本次参评书籍须为2019年1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期间由国内出版社正式出版的非虚构类作品。所有作者均为深圳籍作家及在深圳工作、生活两年以上的作家。

本届深圳“十大佳著”评选活动邀请了著名作家韩少功、陈世旭,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谢有顺,知名作家南翔,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汤奇云,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于爱成,香港商报副总编辑、作家王军,深圳商报文化新闻部负责人、作家蒋荣耀,资深书评人、翻译家郭春生等来自广州、北京及深圳本地的知名作家、学者、资深编辑和书评人共同评审。



丁时照的《字里人间》、王樽的《光影之城:电影中的深圳》、张茂的《南方:诗文志》、杨点墨的《漂洋过海来深圳》、时潇含的《无尽的远方》、赵川的《茅洲河》、聂雄前的《潇湘多夜雨,岭南有春风》、秦锦屏的《万木生芽》、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曾楚桥的《人间大爱》10部非虚构文学类作品获评第八届深圳“十大佳著”。

其中,时潇含作为年龄最小的获奖作者,备受关注。时潇含出生于1999年,从小在深圳长大,她是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青年》特约作者,目前已出版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



此次获奖作品《无尽的远方》是时潇含在法国当交换生期间的所见所闻。她表示,自己本来就有每周坚持写作记录生活的习惯,而在异国他乡,因为文化和生活的不同,所以有了更多的思考。据她介绍,她在法国的时间恰好是2019年到2020年,正值多事之秋,经历了法国黄马甲运动一周年、新冠疫情、封城停课等,《无尽的远方》就是在这样的思考当中诞生的。

对于此次获奖,时潇含直言“挺意外”。

“因为其他的获奖者都是很有名气的前辈,能与他们一同获奖,对于我这个还未真正走上社会的晚辈来说,实在是很意外。不过这也鼓励着我,继续在写作的路上走下去,写出掷地有声的,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意义的文学作品。”时潇含说道。

目前,时潇含正在国外读研究生,虽然课业繁重,但她仍然坚持每周写作。谈到以后的职业规划,她表示,写作是一件简单又快乐的事情,所以她不会把写作当成职业,而是把写作当成兴趣。散文是用来记录生活的,在记录之前,首先需要大家去体验生活,并热爱它。

对于本届评选活动与获奖作品,评委会主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谢有顺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年的评选活动就是深圳的一部文学年鉴,可以看到深圳文学写作发展的轨迹。今年的“十大佳著”评选,评委们也看到了强有力的作者和作品,评选中令人兴奋的是不仅有不少宝刀不老的资深作家,也涌现不少新锐作者。我希望十大佳著评选能够坚持下去。它已经是深圳文学界的亮点,也肯定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责任编辑:焦鹏
分享至:

相关新闻

华网文化标签: